受到父母影响的杨芳,带着一些好奇,一些期待,进入了江南公司,走上了铣工岗位。
可新鲜感一过,油污、精细零件与难懂的专业术语成了摆在眼前的三座大山。亲朋好友也对一个姑娘从事机械加工表示不解,劝她改行。
现在,杨芳已经是中国兵器特聘关键技能的带头人。她说,期待自己被“顶替”,希望为国家培养更多的技能人才。
湘潭市西郊楠竹山镇,有一家已经存在67年的军工企业。江南工业集团有限公司(以下简称“江南工业”)是集军民品研发、试制、生产于一体的大型军工企业,产品有国防产品系列——涵盖了多兵种多种武器弹药、新能源装备系列、汽车及零部件系列等。它见证了从珍宝岛战役,到国庆阅兵仪式,再到中国神舟系列飞船的升空。
杨芳与有荣焉,她亲身参与了公司多个产品的研制生产。进厂以来,她从一名英语和电脑底子都不厚的普通铣工,成为技术领头人。近年来,她先后承担了航空航天精密零件的制造、高速列车动车组核心零部件加工等50多项科研试制生产任务,参与了这一些产品从工艺制定、工装设计到零件试制,最终进行批量生产的全过程。
这些部件都具有材料特殊、精度要求极高、形状极其复杂、形位公差要求极严等特点,难题时刻摆在眼前。面对众多的难题,她主动去解决。难题之于杨芳,却成了她一路“升级打怪”的财富。
1970年出生的杨芳是一名军工二代,不仅父母都曾在江南工业工作,她自己从小就听着父辈讲述军工故事长大。“传奇的故事加上‘军工基因’的传承,使我从小就对军工战士充满了崇敬之情。”
1986年,16岁的杨芳进入江南工业,走上了铣工岗位。进厂后,新鲜感一过,杨芳险些打了退堂鼓。
油污、精细零件与难懂的专业术语成了摆在眼前的三座大山。“当时亲朋好友都认为,当工人没多大奔头。”加之机械加工行业一直以男性居多,身边不少人劝她改行。“我觉得,虽然女性在机械加工行业不占优势,但只要自己钻研,同样能有自己的价值。”
在那时,普通铣床完全靠人工手动操作。每天需要长时间地站在机床前看师傅操作,一整天下来已是腰酸背痛。但到家后,她仍然没有休息,她开始自学相关工艺知识。为了弥补理论上的缺陷,她考入江南职工技校铣磨专业,经过三年的学习,以优异的成绩获得中级铣工证书。
1992年,江南工业引进了一台数控铣床。“最先进并且是唯一的一台,领导安排作。”而这台设备的标识说明和电脑操作程序全是英文。
全新的英文使用说明书、全新的操作方式、陌生的电脑编程,让毫无数控操作基础的杨芳措手不及。她自认英语底子薄,电脑底子差。但她很快就冷静下来,“唯一应对的方法,也只有从零开始认真学习”。同时,她给自己打了一针“强心剂”:只要自己肯学、肯钻,一定能成为行家里手。在师傅和技术人员的指导下,她制订了尽快熟悉机床操作、掌握数控加工原理的学习计划,开始了漫长而艰辛的学习路程。
“那段时间我把睡眠时间压缩,利用零碎的空闲时间,还把自己的零花钱节省出来,把有关的工艺、刀具、软件等凡是对自己有用的书籍全买了回来。”后来,为了及时掌握前沿软件的应用技能,她又买来电脑。经过一段时间学习、摸索,杨芳逐渐掌握了数字控制机床的操作和加工,也承担起慢慢的变多复杂零件的加工。
在自学的同时,她还充分的利用公司外送培训的机会向专家们学习,并且利用业余时间在湖南科工职院学习有关专业。“刚参加培训时,一串串数控专业术语让我听得云山雾罩。”但咬牙坚持3年后,她不但获得了湖南科工职院有关专业的文凭,操作技能和工艺理论水平也有了较大提升。
2004年,在湖南省首届数控技能大赛上,杨芳获得数控铣组第三名,并代表湖南参加了在北京举行的全国首届数控技能大赛。
2013年,国家级杨芳技能大师工作室成立,团队有成员十七人,都具有中高级职称,均为公司管理、技术、技能线上的骨干人员,杨芳本人为中国兵器特聘关键技能带头人。
尽管在业务上节节攀升,但是她仍然没有半点松懈。“数控技术是企业未来的发展趋势,若企业加快速度进行发展了,而员工不尽快成长,就会被淘汰。”
穿着蓝色工作服的杨芳和记者说,刚开始走向机床,满手油渍和被铁片打出血的时候有打过退堂鼓,并且做这份工作很少穿好看的衣服,但是“在这个岗位就要做到优秀本职工作,这是一个工人起码的素质”。这是她对自己的要求,也是对所有同行的期盼。
目前,杨芳有两名签约学徒。学徒赵振华和李艺京均表示,作为师傅,杨芳非常耐心,会不厌其烦地讲解复杂的难点,但同时“对产品的精度尺寸、外观这些要求控制得很严格”。而在生活中,她是个温和亲切的人。
杨芳现在依然没有放松学习,回家后会继续学习专业相关知识。她认为,现在新工艺新刀具软件更新非常快,年轻人追赶的速度也很快,自己一直有些压力和紧迫感,“只要和新的东西断层就会落后于别人很远”。
害怕“落后”的同时,杨芳也有些期待自己被“顶替”:“我的规划之一是工作室和徒弟多出人才,年轻人更有冲劲和活力,知识更新比我强,也希望有人过来顶替我。”一个行业的发展,不能仅靠一人或几个人,而是需要一大批高素质的人才;“另一方面大家的水平和素质都提高了,在工作中高手之间的交流与碰撞,才能产生更多的火花”。
尽管一路走来少不了艰辛,杨芳仍然认为跟她的父辈比起来,在这个时代作为一名普通操作工人有了更大的发展空间。当被问到这一路走来最感谢的是什么时,她说是难题。“感谢一直有难题给我做,假如没有难题不可能达到今天。”
因此在面对困难的时候,她希望包括自己在内的所有兵工人都能少抱怨,多努力。“在人民兵工精神的指引下,经过一代代兵工人的努力,我们一定会朝着更高更新的目标迈进,为我们祖国的国防事业,作出更大的贡献。”杨芳说。